很多朋友想了解關於鱸魚的一些資料信息,下麵是(揚升資訊www.balincan8.com)小編整理的與鱸魚相關的內容分享給大家,一起來看看吧。很多朋友想了解關於鬆江鱸魚的一些資料信息,下麵是(揚升資訊www.balincan8.com)小編整理的與鬆江鱸魚相關的內容分享給大家,一起來看看吧。
鬆江鱸魚是中國的“四大名魚”之一,又名四鰓鱸,其肉質白嫩,口感豐腴,少刺無腥,令人回味無窮。在長江中下遊地區,野生鬆江鱸更是被誇上了天,甚至還被譽為“江南第一名魚”。
然而就是這樣一條頗負盛譽的“名魚”,差點兒在國內被捕到滅絕。
鬆江鱸魚
鬆江鱸魚的“原罪”鬆江鱸魚隸屬於鱸形目杜父魚科,頭大而扁,體寬而圓,成年個體一般隻有14~15公分,而且僅僅是頭部就占到了整個體長的1/3。從產地來看,北到黃渤海,南到福建、廈門沿海的河口地區,均有鬆江鱸魚的野生種群分布,其中最出名的就是鬆江所產的鱸魚。
鬆江鱸魚的分布範圍
在曆史上,鬆江曾是一條大河,現在一般是指吳淞江,該江全長125公裏,平均河寬有40~50米。鬆江的源頭是太湖,中途經過蘇州和上海,最終匯入黃浦江。鬆江鱸是一種洄遊魚類,每年冬季會向河口地區洄遊,春季產卵孵化,鬆江所產的四鰓鱸數量相當可觀,因此名氣也最大。
鬆江鱸魚
在浙江、山東以及江蘇一帶,當地人將鬆江鱸魚稱為醜媳婦魚——因為鬆江鱸魚長得並不“標誌”,甚至還有些醜陋。但即便是個體小,長得醜,鬆江鱸魚也依然被視為難得的名貴海味,這一點從古至今都未改變。究其原因,主要有以下幾點:
首先,鬆江鱸魚是典型的肉食魚類,肉質鮮美。鬆江鱸白天潛伏在水底,到了夜間才出來覓食,主要捕食對象就是小魚小蝦,因此鬆江鱸體內積累的鮮味物質也相當豐富。其次,野生的鬆江鱸數量稀少,能捕到一條並不容易。“物以稀為貴”,鰣魚、野生大黃魚、金錢鮸等珍稀魚種同樣也是如此。最後,鬆江鱸魚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。鬆江鱸曆來就受到了達官顯貴和文人墨客的頌揚,名揚天下已有將近2000年的時間,巨大的名氣也是這種魚身價暴漲的一個重要原因。鬆江鱸魚陷入危機《上海魚類誌》中有相關資料記載,在上世紀60年代鬆江鱸魚的產量還相當可觀,一個捕撈大隊在一個半月內就能捕獲5000公斤以上的鬆江鱸魚。在江邊,上了年紀的老漁民幾乎都曾品嚐過鬆江鱸的味道,不難想象,當時的鬆江鱸資源是多麽豐富。
但到了70年代,鬆江鱸魚已經是“一魚難求”。1972年,美國總統尼克鬆訪問上海,由於當時沒有現成的鬆江鱸,國內就派出了30多條漁船前去捕撈。漁民們花費了好大功夫,最終也隻找到幾尾。
到了80年代,鬆江鱸魚幾乎已經絕跡,就連有多年打魚經驗的老漁民也已多年沒見過鬆江鱸魚——從盛極一時到瀕臨滅絕,前後也隻不過是20多年的時間。
導致鬆江鱸魚瀕臨滅絕的原因有很多,漁民的過度捕撈有不可推脫的責任。為了追逐利益,漁民之間展開了惡競爭,紛紛增加捕撈強度,甚至在魚群的產卵季節將繁殖群體一網打盡,嚴重影響了整個種群的繁殖。
鬆江鱸幼魚
另外,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,國內主要內流河道開始興建水利大壩,這導致鬆江鱸魚的洄遊路線被切斷,幼魚資源也因此持續減少。作為底棲魚類,鬆江鱸魚洄遊的能力本身就弱,水電閘壩的阻隔無異於直接斬斷了這一物種的“繁殖後路”。
與此同時,隨著上海、浙江等地化工企業和人口數量的增加,周邊水域的工業汙染、生活廢水汙染日益加劇,鬆江鱸魚的天然產卵場也受到了嚴重破壞。
2014年6月,上海蘇州河爆發綠萍
隨著鬆江鱸的瀕危等級越來越高,我國在1988年將其列為了國家二級保護水生動物。然而在過去的20年裏,江蘇、上海以及福建等地再也沒有出現過野生鬆江鱸魚的蹤跡——不可否認,鬆江鱸魚這一偉大物種的生存狀況已經亮起了紅燈。
拯救鬆江鱸魚為了保護鬆江鱸魚這一古老物種,國內老一輩的水產專家對其進行了長期的研究,最早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59年。此後,關於鬆江鱸的生長、發育、繁殖等相關的研究就一直沒有間斷過。
鬆江鱸魚的胚胎發育模式圖
拯救一個瀕危物種,最快的方式就是攻克人工繁殖技術。但要想實現人工繁殖,前提就是要找到足夠數量的野生親本,這一“門檻”成了最大的攔路虎——在70年代以後,想找到一條鬆江鱸魚已經很不容易了,就更不用說是發育成熟的繁殖群體了。
幸運的是,國內的專家曆經周折,最終如願獲得了一定數量的野生親本。1988年,複旦大學的研究人員成功繁殖了第一批鬆江鱸魚,但當時並沒有推廣開,最後也就不了了之了。直到2003年,鬆江鱸魚的人工繁殖課題再次重啟,在多部門的聯合攻關下,這一次的繁殖試驗大獲成功,還創下了16.3萬尾的繁殖紀錄。
野生的鬆江鱸繁殖親本
在2009年,國內已經有養殖企業獲得了鬆江鱸魚的生產經營許可證,此時,昔日的瀕危物種也暫時告別了滅絕之虞。然而由於產量低、養殖成本太高,鬆江鱸魚的市場價格也相當驚人,一公斤就能賣到幾千元,平均下來一尾就要好幾百元,這讓很多消費者都難以接受。
然而,鬆江鱸的“物種保衛戰”還沒有徹底結束——人工繁殖的難題解決了,下一個任務就是送鬆江鱸魚“回家”。
上海及周邊水環境圖
很不幸,現階段上海近岸的水質汙染已經相當嚴重,杭州灣和長江口的生態已經不再適合鬆江鱸的大規模繁殖。要想使這一物種重新在野外建立起種群,就必須多部門聯合行動,改善水質條件,為鬆江鱸提供環境優良的產卵場——而這,又是一個新的難題。
鬆江鱸的未來:重新走上餐桌?同樣是屬於中國“四大名魚”,黃河鯉魚、鬆花江鱖以及興凱湖鮊都已經走上了人們的餐桌,每年的產量還相當可觀。那麽問題來了,曾經一度瀕危的鬆江鱸魚是否也會走上同樣的道路呢?
按照一般規律,解決了特種水產的人工養殖,下一步就是規模化推廣,把產量提高上去,但這一過程並不容易。鬆江鱸魚和其他養殖品種有所不同,養殖成本很高,隻有具備一定經濟和科研實力的企業才敢嚐試。再退一步說,即便養殖成功,銷路也是個問題——畢竟市場價格太高,對消費者的經濟實力也是一個不小的考驗。
人工養殖的鬆江鱸魚
在基礎研究方麵,相關的飼料生產、病害防治以及育苗技術都不是特別成熟,推廣養殖的風險很大。對大多數養殖戶而言,高風險高投入的養殖項目並不是最優選擇,與其冒著風險養殖鬆江鱸魚,還不如集中精力養好加州鱸、黃顙魚等當紅品種。
值得注意的是,由於鬆江鱸的外形和塘鱧魚非常相似,肉質和口感也很相近,國內就有不少地方就開始用塘鱧魚來冒充鬆江鱸魚。在2010年上海世博會上,第一道熱菜就是蓴菜塘鱧魚,其實就是受了古人“蓴鱸之思”的啟發——隻不過,菜品的主角從鬆江鱸魚變成了塘鱧魚。
八珍四鰓鱸(四鰓鱸即鬆江鱸)
其實單純從味道上來講,野生的塘鱧口感肉質並不差,甚至不遜色於人工養殖的鬆江鱸魚,但兩者的價格卻相去甚遠。至於是否值得花大價錢品嚐一道“高仿菜”,大家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。
總之,鬆江鱸魚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走上人們的餐桌,而且大概率會走高端路線,星級酒店、高檔餐廳會是首選市場——對大多數人來說,這依然是一條“高攀不起”的名貴魚。
本文到此結束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。

相关文章
发表评论
评论列表